电影电视文娱头条每日播报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电影

老电影焕发新时代活力 老武术家彰显新时代精神​

老电影焕发新时代活力 老武术家彰显新时代精神

——写在电影《武林志》公映40周年庆典暨2023当代武坛群英会启幕之际

近日,经典电影《武林志》的武打片段在网络上爆火,随之电影《武林志》公映40周年庆典暨2023当代武坛群英会的消息发布,一时间勾起了许多网民难忘的回忆。时隔40年,大家为何对这部电影热评不减、话题不断呢?

笔者认为,一部优秀的功夫电影,不仅仅是艺术的升华,它同时也肩负着对于社会的责任。镜片所传递出的武学思想与人文精神,形成大众精神文化的一部分。当《少林寺》中的武僧们在练功房内日积月累的踏出无数坑洼,《黄飞鸿》系列中的黄师傅将佛山无影脚凌空飞起,《武林志》中“东方旭”的八卦步神形兼备的在木桩上游走,一招一式间,传递的是功夫,传承的是精神。精神的传承比功夫的传承更为重要。这种精神的传承,以“功夫”为媒介,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,感染着每一位荧幕前的观众。

《武林志》剧照

老影片焕发新时代活力

老电影的生命力不在于“老”,而在于电影本身的品质和所承载的记忆与情怀。一部接地气、传得开、留得住的精品力作,观众依据影片的时代背景,得以窥见其中蕴含的人性智慧、文化情感及历史反思,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对于个体命运与集体命运的关联与启示,并与之产生共鸣。可以说,广为流传的影视佳作是导演、演员与观众共同“参与”并“完成”的。它提醒我们“缺什么”,就要“补什么”,还会对将来“影响了什么”。

《武林志》海报

《武林志》电影,我认为给三个“什么”提供了确切的答案。首先,《武林志》的历史背景发生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天津,当时许多仁人志士以血肉之躯抗击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,国家内忧外患,国人伤亡惨重。时代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中国人,“东方旭”一家便是那个时代的缩影。他的命运犹如一条长长的线,与家、国、情纠缠在一起。最终他以舍小家、明大义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的韧性,彰显了武术家的德性,打出了武术人的血性。他身上那股为拒不义之财自残手臂的志气,摒弃内斗团结武林的和气,临危不惧抵御外侮的侠气,至今仍激励、影响着我们。

抚今追昔,鉴往知来。一个人,无论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,都需要志气、和气与侠气。电影犹如一面镜子。我们现在“缺什么”?就要补什么?当下的国人,需要提振志气。青少年勿沉溺于网游,成年人勿应付于工作,安于“躺平”的生活。人若无志,便会在精神上“缺钙”。 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加可怕。所以,现在人要重视“守一”:专一精思以通神。也就是做事要专注,心无旁骛,抵制诱惑,专心以“养志”。

犹记《武林志》“神掌李”为“东方旭”授艺的镜头,精勤砥砺的“东方旭”掌击木人桩未断,问师“用拳”,师父摇摇头;又问“用刀枪”,师父又摇头;“请师父明示”后方知——“要用心啊!”师父语重心长地说,当时的他听得若有所思。“用心?用心!对,拳只表其力,心才达其意,只有心到,意到,掌到,出掌才猛,才有透力……”换言之,心是身体的“主人”。用心练拳与用心学习、工作同理。有志者,事竟成。

《武林志》剧照

武术传承至今,武德与武艺缺一不可。德为艺先。在《武林志》影片中,“东方旭”温良谦恭,神华内敛;“何大海” 恃武凌弱、飞扬跋扈。前者具备武林一家的和气,后者暴露门户之见的陋习。武术的良性发展,需要武术人的大团结,更需要武术人的大胸怀。显然 “东方旭”既有传统文化中“智仁勇”的优秀品质,又有武术家团结则兴,分裂则亡的文化意识。这其实也反映出武术的发展,需要武术人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,继而求同存异,方能众志成城。

在人类历史长河中,我们了解到曾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明古国,有的没落了,有的中断了,唯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、绵延不绝。虽历尽沧桑、饱受磨难,却衰而复兴、蹶而复振。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,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,这包括孔夫子 “和而不同” 的思想,以及中国人的尚武精神。翻看中国的文学史,离不开“文治武功”;查阅中国的武术史,也处处闪现文学的影子。文与武的融合,才会产生“非文无以附众,非武无以威敌,能文能武,则万邦以之为法矣”的中国智慧。虽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,中华民族遭受到屈辱霸凌,但并未被打倒,反而立起千千万万个有志之士。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“东方旭”便是之一。他为了民族气节,大战外国大力士和黑恶势力,以传统武术打出了国术雄风、国人尊严。

但我们也不可否认,在任何历史时期,都会有“东方旭”般正义凛然挺身而出的侠者,也会有为非作歹无事生非的“牛武”(《武林志》反派人物)此类宵小。现实中亦会出现更多旁观者和嘲讽者。而“侠气”会以不同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方式出现,并非完全如“东方旭”那样身怀绝技。一位普普通通的快递员,作出了拾万金仍不昧的壮举,就是“侠气”;一名普通的大楼保安,挽救过几位买醉后意欲轻生的青年男女,就是“侠气”。 就在前两日,网上播报河南小伙跳河救人后悄然离开,这更是“侠气”。网友评曰:“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英雄。”

我想《武林志》的成功,不单是讲好故事、塑造好人物,它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人心、人性、人格的价值观,以此厚植爱国热情,坚定文化自信。其背后所引发的文化思考、所传递出的人文精神,已超越单纯意义上功夫片和商业片,这是《武林志》影片所焕发出的新时代的活力与意义。

《武林志》导演 张华勋先生近照

老武术家彰显新时代精神  

前不久,著名武术家门惠丰老师(《武林志》武术指导)与李俊峰老师(《武林志》主演“东方旭”)共同出席全民太极大会活动,二位“八零”后武术家谈功夫、忆往昔、话今朝。

二人是好友,也是“战友”。门惠丰、李俊峰曾在《武林志》电影中,与戈春燕、李德玉、牛烈红等老师共同为观众呈现了原汁原味的真功夫。只不过一位在台前,一位在幕后。该片的武打设计门惠丰是一位德艺双馨、深谙传统武技的名家。在影片中他设计的动作式式有法、招招有用,真实还原了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,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。但也并非为打而打,因为拳头与脚都是有“感情”的。《武林志》导演张华勋就曾说过“不能为打而打、搞武术技巧的卖弄”。而是在真功夫的基础上展现武术技法,弘扬武学精神 。可以说,电影《武林志》的武打设计,在起承转合之间,展露中华武术的卓越与精巧,凝聚中华儿女的拼搏与智慧,更彰显出老武术家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。

《武林志》剧照|李俊峰先生近照

不论是担任北京武术队教练,还是出演影视角色,抑或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,李俊峰都在以不同的身份弘扬武学精神,传播养生、养心之道。他指出,习武之人,需内固精神,外示安逸,德为艺先,团结同道。切忌暴戾之气,应常存心平气和之修养。这是“东方旭”的特质,也是我们的民族特质。

《武林志》剧照|戈春艳女士近照

在《武林志》影片中扮演“郜莲芝”的戈春艳老师,成功塑造了一位生活中温柔善良的母亲,武林中拳剑双绝的女侠。荧幕之上,她接连参演多部电影,备受观众喜爱。声名益彰的她最终选择武术教育事业。现今步入耳顺之年的戈春燕老师,依旧气质卓然,在国内外传道授业,为弘扬中华武术、助力全民健身贡献力量。

《武林志》剧照|刘烈红先生近照

“老树春深更著花”,在《武林志》影片里饰演反一号的刘烈红老师,荧幕上他是令人憎恨的“牛武”,现实中则是一位德艺双馨、武医双修的名家。他长期致力于武术教育,孜孜不倦倡导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,培养了多名文武双全的弟子,可谓“夕阳更生辉”。

此外,浏览《武林志》片头字幕,当时参演的演员、教练员、运动员,还有李德玉、王利平、郭良等,以及协助演出的河北武术队教练翟金生,队员徐向东、李彦龙、许力、王印宝、王会来等,现今都已步入花甲与古稀之年,但英雄未迟暮,大部分人至今仍在从事武术事业的教育和推广工作,用武学精神立德树人,技传四海。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武术人崇德尚艺、潜心耕耘、奋斗一生的精神。从他们的武学人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传承其品格修养与精神风貌。

《武林志》导演 张华勋先生为本次活动题字

随着《武林志》40周年庆典来临之际,海内外的武术名家、武术传承人——“老中青少”将齐聚京城话武、演武、传武,让我们一同回顾经典影片《武林志》,一道聆听武术家和艺术家的“光影故事”,以及对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。现场,南北各派武术人轮番献艺,以武会友、以武传德、以武弘道。活动将同步网络直播。让我们拭目以待!

文/韩峰

Copyright © 2018-2020 版权所有 大众影视网 备案号: 服务邮箱: